冬凌草

别名:

冰凌花、冰凌草、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镜草、彩花草、山香草、雪花草、野藿香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Plectranthus rubescens Hemsl.;P.ricinispermus Pamp.]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木丛、林地及路边向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英文名称: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效:

本品全株粗制剂临床疗效观察,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有一定缓解作用。

用量:

1~2两,煎服或制成各种剂型内服。

药用部位: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碎米桠,小灌木,高0.5-1m。根茎木质,有长纤维状须根。茎直立,基部近圆柱形,皮层纵向剥落,茎上部及分枝均四棱形,具条纹,褐色或带紫红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极密被绒毛,带紫红色。叶对生;叶柄连具翅假柄在内长1-1.3cm,向上渐变短;叶片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长2-6cm,宽1.3-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后一情况先端一齿较长,基部宽楔形,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圆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上面疏被小疏柔毛及腺点,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至近无毛,脉纹常带紫红色。聚伞花序3-5花,在茎及分枝顶上排列成狭圆锥花序,总梗与长2-5mm的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但常带紫红色;苞叶菱形或菱状卵,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变小,在圆锥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于聚伞花序;小苞片钻状线形或线形,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2.5-3mm,外密被灰色微预知毛及腺点,明显带紫红色,10脉,萼齿5,微呈3/2式二唇形,齿均卵圆状三角形,近钝尖,约占花萼长之半,上唇3齿,中齿略小,下唇2稍大而平伸,果时花萼增大;花冠长约7mm,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变小,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长3.5-5mm,基部上方浅囊状突起,至喉部直径2-2.5mm,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齿,下唇宽卵形内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时雄蕊退化而内藏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丝状,伸出,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茎基部近圆形,上部方柱形,长30-70cm。下部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纵向剥落;上部表皮红紫色,有柔撬 ,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6cm,宽1.5-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并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上面棕绿色,有腺点,下面淡绿色,沿脉有疏柔毛;具叶柄。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总梗与小花梗及花序轴密被柔毛;花小;花萼钟形,萼齿5,二唇形,花冠二唇形,雄蕊4。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淡褐色,无毛。气微香,味苦、甘。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腺鳞、腺毛较多,腺鳞头部扁球形,4细胞,柄短,单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直径16-24μm,柄单细胞;非腺毛较少,1-3细胞,类圆锥形,长32-120μm,基部直径32μm;叶缘及脉上非腺毛较多,2细胞,呈弯钩状。下表皮与上表皮相似,有直轴式气孔。

临床应用:

1、治咽喉肿痛:冬凌草40g。
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不拘时候。
2、治气管炎:冬凌草30g。
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不拘时候。
3、治风湿骨痛:冬凌草90g,白酒1000ml。
将冬凌草放入密闭瓷罐中,倒入白酒,浸泡7日后服用,每天饮一小杯。
4、治感冒头痛:冬凌草适量。
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额头,不拘时。

附方:

暂无资料。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20~50g,文火煎服。 1、煎水洗 把冬凌草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额头,不定时清洗。可治感冒头疼。 2、泡酒 冬凌草60g,白酒500ml,将冬凌草浸泡于白酒中,密封7天即可,每次一小杯。可治风湿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