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

别名:

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花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采收和储藏: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药材产地:

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英文名称:

Chinese Hibisci Rosae- Sinensis Flower,Flowr of Chinese Hibiscus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入心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

清肺;凉血;化湿;解毒。主肺热咳嗽;咯血;鼻衄;崩漏;白带;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

扶桑花一般指朱槿,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花朵。

植物形态:

朱槿 常绿灌木,高约1-3m。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都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cm,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长8-15mm,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 萼钟形,长约2cm,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cm,玫瑰红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雄蕊柱长4-8cm,平滑无毛,有缘。花期全年。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不耐严寒。枝条萌发力强,耐修剪。宜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栽种。南方露地栽培,北方盆栽适于中温温室。栽培技术 用扦插或嫁接繁殖。扦插繁殖:早春至晚秋随时可以扦插。插条以一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长10-12cm,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叶片,切口要平,插于沙床,并每天喷水,保持18-25℃温度,85%左右湿度,20d后即能生根成活。嫁接繁殖:多用于扦插困难或插期长、成活率低的重瓣品种,枝接和芽接均可,砧木用单瓣扶桑。田间管理 春、夏施氮肥为主,秋季施磷、钾肥为主,冬季停止施肥。病虫害防治 介壳虫、蚜虫和黑斑虫,可用1500倍乐果和波多液喷洒。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皱缩成长条状,长5.5-7cm。小苞片6-7枚,线形,分离,比萼短。花萼黄棕色,长约2.5cm,有星状毛,5裂,裂片披针形或尖三角形;花瓣5,紫色或淡棕红色,有的为重瓣,花瓣顶端圆或具粗圆齿,但不分裂。雄蕊管长,突出于花冠之外,上部有多数具花药的花丝。子房5棱形,被毛,花柱5。体轻,气清香,味淡。

临床应用:

1.《广东新语》:润容补血。
2.《本草求原》:有红白二种,白者治白痢白浊,红者治红痢赤浊,饭上多蒸多晒,浸酒。
3.《岭南采药录》:清肺热,去痰火,理咳嗽。
4.《陆川本草》:凉血解毒。
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
5.《南宁市药物志》:煲猪肺治咳血。

主治:

治痰火咳嗽,鼻衄,痢疾,赤白浊,痈肿,毒疮。

附方:

治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