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甘遂的作用禁忌是什么?

1.甘遂峻泻,有毒。可引起呕吐、腹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毒副反应。按10mg/kg剂量连续给小鼠静脉注射一周后,尸检发现心、肝、肾有一定中毒性的组织学改变。对注射甘遂浸出物后的家兔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横纹肌明显肿胀,间质明显水肿。家兔耳静脉注射0.6ml(含生药30mg)和1ml(含生药50mg),注射第2、3天,家兔活动、进食量较差,3天恢复,观察1月均无死亡,动物心、肝、肾等未见病理学改变。 2.甘遂对小鼠的LD50为346.1±28.4mg/Kg。 3.甘遂萜酯A对小鼠的LD50为30mg/kg。

要留意甘遂的化学成分

根含γ-大戟醇(γ-euphorbol,euphol)又名大戟二烯酸(euphadienol,a-euphol),大戟醇(a-euphorbol,euphorba-dienol,euphorbol),甘遂酸(tirucallol,kanzuiol)又名20-表大戟二烯醇(20-epieuphol),20-脱氧巨大戟萜醇(20-deoxyin-genol),20-脱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3-ben-zoate),20-脱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20-deoxyingenol-5-ben-zoate),巨大戟萜醇(ingenol),巨大戟萜醇-3-(2,4-癸二烯酸酯)-20-乙酸酯[ingenol-3-(2,4-decadienoate)-20-acetate],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oxyingenol),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乙酸酯(13-oxyingenol-13-dodecanoate-2o-hexanoate),甘逐萜酯A、B(kansuinine A、B),甘遂大戟萜酯(kansuiphorin)A、B、C、D。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sitosterol glucoside),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1,1-双(2,6-二羟基-3-乙酰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1,1-bis(2,6-dihydroxy-3-acetyl-4-metho-xyphenyl)methane]和甲基(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基甲酮[methyl(2,4-dihydroxy-3-formyl-6-methoxy)phenylke-tone]。尚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鞣质,树脂,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淀粉,维生素B1等。

甘遂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1.《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
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2.《珍珠囊》: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4.《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
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
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
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
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
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
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
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5.《本草崇原》:土气不和则大腹,隧道不利则疝瘕。
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气也。
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
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甘遂行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6.《本草新编》: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
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
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
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
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
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症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
7.张寿颐:甘遂苦寒。
攻水破血,力量颇与大戟相类。
故《本经》、《别录》,主治腹满浮肿,下水、留饮,破症坚积聚,亦与大戟主治大同小异,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与大戟不同,则攻坚之力,殆尤为过之。
所主疝瘕,盖以湿热壅结者言之,而寒气凝滞之症,非其所宜。
《别录》又申之以热气肿满一句,则此之能泄水肿,皆以湿热实症言,而脾肾虚寒,以致水道不利诸症,误用此药,实为鸩毒,从可知矣。
五水者,盖言五藏经脉中停留饮水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