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

别名:

栝楼、药瓜、吊瓜、泽巨、泽冶、王菩、地楼、栝楼蛋、果裸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药材产地:

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产。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英文名称:

FRUCTUS TRICHOSANTHIS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①《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②成无己:“味苦,寒。”③《本草衍义补遗》:“甘,润。”

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①《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②《新编》:“入肺、胃二经。”

功效: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和双边括楼的果实。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可达10米。块根粗长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断面白色,肉质,富含淀粉。茎有浅纵沟。卷须生于叶腋。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掌状深5~7裂,边缘有疏齿或缺刻。花白色,雄花数朵生花梗顶端,花瓣细裂成丝状;雌花单生于叶腋。瓤果卵形,成熟时黄褐色,内有肉质瓜瓤。种子瓜子形,卵状,棕色。秋采成熟果实,置通风处阴干。或剖开果实,取出种子,与果皮分别晒干。深秋挖根,刮去粗皮,切段晒干或烘干,即为“天花粉” 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各省、自治区。生于山坡林缘、平地或水边,常栽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线,卷须2~3歧。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黄色。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药物采收:

除去梗及泥沙,压扁,切丝或切块。

药物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临床应用:

1、润肠通便:瓜萎仁、肉苁蓉各12g,火麻仁、怀牛膝各10g,炒枳壳8g,升麻3克,郁李仁5g。
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
2、治乳痈初起:瓜蒌仁、蒲公英12g,王不留行20g,当归梢10g。
酒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
3、治肝胆湿热型慢性肝炎:瓜蒌12g,柴胡、山楂、白芍各10g,甘草5g。
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
4、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气短:全瓜萎1个,薤白50g,白酒100ml。
酒煎,去渣,取汁,温服。
5、治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全瓜蒌1个,生甘草、当归各25g,乳香、没药各5g。
酒煎,去渣,取汁,温服。

主治:

主治痰热咳嗽,心胸闷痛,胁痛,黄疸,糖尿病,便秘,乳腺炎,痈肿疮毒等症。

附方:

①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瓜蒌实24g,薤白12g,白酒适量。水煎,分两次服。方中瓜蒌涤痰散结,宽胸利膈,为君药。(《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②治产后口渴:瓜蒌12g,麦门冬、人参、干地黄各9g,炙甘草6g,土瓜根15g,大枣20枚。水煎,分3次服。方中瓜蒌配伍诸药有清热化痰,利咽喉滑肠等功效。(《外台秘要》瓜蒌汤)③治乳痈及各种痈疽:瓜蒌1个,金银花、当归各9g,炒乳香、炒没药、甘草、青皮各1.5g,白芷3g。水煎服。方中瓜蒌配伍金银花等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傅青主女科》瓜蒌散)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9~15g,水煎服。不宜与乌头类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