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别名:

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房图、荠苨、苦梗、苦桔梗、大药、卢茹、荠世纪、苦菜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tycodon grandiflorus (Jacq.)A. DC. [Campanula grandiflora Jacq.]采收和储藏:播种两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重型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浸2-3h,挥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药材产地:

喜温和凉爽气候。苗期怕强光直晒,须遮荫,成株喜阳光怕积水。抗干旱,耐严寒,怕风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栽培。主产于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

英文名称:

platycodon root、Chinese bellflower、Japanese bellfl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辛;性平。①《本经》:辛,微温。②《别录》:苦,有小毒。③《药性论》:苦,平,无毒。

归经:

入肺、胃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少阴、手太阴。②《品汇精要》:行足太阴经。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阴,兼入足阳明胃经。

功效: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

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药用部位: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桔梗 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全株有白色乳汁。主根长纺锤形,少分枝。茎无毛,通常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叶3-4片轮生、对生或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下面被白粉。花1朵至数朵单生茎顶或集成疏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花冠阔钟状,直径4-6cm,蓝色或蓝紫色,裂片5,三角形;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密被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裂。蒴果倒卵圆形,熟时顶部5瓣裂。种子多数,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耐寒、喜阳光。宜栽培在海拔1100m以下的丘陵地带,半服半阳的砂质壤土中,以富含磷钾肥的中性夹沙土生长较好,种子寿命为1年,在低温下贮藏,能延长种子寿命。0-4℃干贮种子18个月,其发芽率比常温贮藏提高3.5-4倍。种子发芽率70%,在温度18-25℃,有足够温度,播种后15d出苗。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分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播前用温水浸种24h,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12h。春播和秋播均可,以秋播为好。条播,行距20-25cm,深3-5cm,播后盖火灰,稍镇压浇水。约2星期出苗。待苗高5cm左右,结合松土,可间去过密或纤弱的幼苗,苗高10-15cm,按10cm株距定苗。育苗法,在较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条件时采用。作150cm宽的畦,条播,行距5-10cm,覆土1-1.5cm,保持土壤湿润。约2星期左右出苗。苗齐后拔除过密的幼苗,并松土除草,至翌年4月即可移栽大田。田间管理 移栽后1个有左右,苗出土5-10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每1hm2施清淡人畜粪水15000kg。6-7月开花前,每1hm2施过磷酸钙150-225kg,赤可再追施人畜粪液1次。冬季植析枯萎后,重施冬肥,以人畜粪和杂肥为主。由于桔梗花期较长,花朵的生长发育消耗大量营养,故摘除花果,减少对养分的消耗,可以提高根的产量。在盛花期喷1×10-3乙烯利1次,基本上达到除花目的。抽茎现蕾后要培土壅根,以防倒伏。病虫防治 病害有轮纹病及斑枯病为害叶生。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还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虫害有拟地甲,为害桔梗根部,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锌硫磷1000倍液喷杀。还有红蜘蛛、地老虎、蚜虫、食子虫为害。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分枝,长6-20cm,直径1-2cm。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皱缩,有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玟痕及支根痕,有时可见未刮净的黄棕色或灰棕色栓皮;上端根茎(芦头)长0.5-4cm,直径约1cm,具半月形的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略不平坦,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以根肥大、白色、质充实、味苦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时残存;木枪细胞偶含草酸钙小方晶。皮层窗。韧皮部宽广,外侧有时有裂隙;外侧韧皮射线渐弯曲;筛管群与乳管群伴生,作径向散列,乳管壁略厚,内含黄棕色颗粒状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施射状排列;木射线较宽。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粉末特征:米黄色。①菊糖众多,用冷水合氯醛液装置,薄壁细胞中的菊糖团块呈扇形。②乳汁管为有节联结乳汁管,直径14-25μm,内含浅黄色油滴及颗粒状物。③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6-72μm。④木薄壁细胞纵面观长方形,末端壁微波状弯曲。未去净外皮的可见木栓细胞,淡棕色,有的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临床应用:

1、急性支气管炎:枯梗、炙甘草、百部根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2、咽喉肿痛:桔梗适量,水1000g,煎成500g,温服。
3、风寒微热、咳嗽: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芦根6g,用水2杯,煎取1杯,日服两到三剂。
4、初感风寒: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各3g,陈皮6g,共研为末,每服6~9g,开水调下,食后,临卧吸,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5、治急性咽喉炎:桔梗5g,杭白菊5朵,雪梨1个,冰糖适量。
杭白菊、桔梗加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取汁,加入冰糖拌匀后,盛出放凉。
雪梨洗净削皮,梨肉切丁,加入已凉的桔梗水即可。
6、治风寒型咳漱:桔梗、生姜、杏仁各15g,葱段适量。
加清水煮20分钟后, 下葱段再煮一会儿,加糖服用。
方一:治疗肺脓肿,咳吐脓血 桔梗15g,山豆根9g,水煎服。
方二:治疗急性咽喉炎 取桔梗6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一般服1?2剂即可见效。
方三: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 取桔梗30g,水煎服,每日3次。
方四:治疗支气管哮喘 桔梗10g,鱼腥草30g,水煎服。
方五:治疗肺痈 桔梗、贝母各9g,鱼腥草、生薏米、冬瓜仁、白茅根各30g,忍冬藤15g,生甘草3g,水煎服。
方六:治疗急性腰扭伤 桔梗30g,焙干研为细末,分为2份,每次服1份,黄酒冲服,每日1次,重症每日服2次。
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
方七:治疗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桔梗、甘草各6g,水煎服。
方八:治疗声音嘶哑 桔梗、木蝴蝶、甘草各6g,水煎服。
方九:治疗感冒咳嗽痰多 桔梗、白前、荆芥各10g,甘草5g,水煎服。
方十:治疗急、慢性气管炎 桔梗、远志、杏仁、知母各6g,黄芩10g,水煎服。
1.急、慢性气管炎 桔梗、杏仁、知母、远志各6g,黄芩9g。
水煎服。
2.肺痈 若咳嗽、胸满痰多,取桔梗30g、甘草60g,加水煎汤,分次温服;若热咳痰稠,取桔梗6g、桑叶2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天。
3.胸膈满闷 桔梗、炒枳壳各30g,加水煎汤,去渣,分2次服。
4.咽炎 桔梗6g,薄荷、牛蒡子各9g,生甘草6g。
水煎服。
5.肺炎(细菌感染者) 桔梗15g,鱼腥草36g,水煎服,每日3~4次。
6.小儿喘息性肺炎 桔梗、半夏、枳壳、陈皮各4g,神曲、茯苓各5g,甘草1.5g。
水煎服。
以上为3岁小儿用量,每日服1~2剂。
7.急性扁桃体炎 桔梗10g,生地黄30g,麦冬12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
8.支气管炎 荆芥6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10g,薄荷(后下)6g,红花3g,僵蚕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3g,茯苓10g。
每日1剂,水煎服。
9.重感冒后期未见好转的咳嗽 荆芥6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10g,薄荷(后下)6g,红花3g,僵蚕10g,麦冬10g,太子参10g,苦杏仁10g,枇杷叶(包煎}10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外感咳嗽 荆芥穗10g,桔梗5g,浙贝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10g,法夏10g,紫苑10g,钩藤15g,牛蒡子10g。
水煎服。
11.肺有伏痰、肾不纳气 熟地20g,茯苓l0g,法夏10g,陈皮10g,炙甘草5g,桔梗5g,浙贝10g,钩藤(后下)15g,黄芩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
水煎服。
12.痰瘀互结 鳖甲15g,北沙参30g,麦冬15g,茯苓15g,桔梗5g,浙贝10g,苇茎30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石斛10g,百部10g,白前10g,法夏10g,熟地20g,紫苏子10g。
水煎服。
13.肺胀 薤白、苦杏仁、枳壳、瓜萎皮、桂枝、泽泻、三七、大腹皮、紫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各15g,猪苓、茯苓、白术、大枣各30g,洋参、川贝母各10g。
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6剂。
4.热病之后、表邪未 净荆芥、桔梗、陈皮各5g,白前、炙紫菀、杏仁、苏梗各6g,甘草3g,炒牛蒡子、炙百部、浙贝、姜半夏、双花、连翘各10g。
成人剂量加3倍。
水煎服。
15.久咳不愈、痰阻气促 桔梗、前胡、紫苑各6g,陈皮5g,炙百部、浙贝、姜半夏、炙苏子各10g,炙麻黄、川贝各3g,杏仁、炒大力子各9g。
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7剂,可用于儿童久咳不愈、痰阻气促。
16.脾肾阳虚的喘咳 黄芪40g,仙灵脾、白术、茯苓各15g,制附子9g。
肉桂、五味子、桔梗各6g,姜半夏、炙甘草各8g,前胡、苏子、杏仁、青皮、柴胡、炙麻黄、地龙各10g,芍药、丹参各12g。
水煎服,每日1剂。
17.止嗽散 紫苑l0~15g,百部9~12g,白前9~12g,桔梗l0~15g,荆芥6~10g,陈皮10~15g,甘草3~6g。
水煎服。
18.枇杷止嗽散 枇杷叶、炙紫菀各12g,荆芥、炙百部、桔梗、白前各10g,蝉衣、陈皮、甘草各6g。
水煎服。
19.清肺养阴饮 玄参12g,生地20g,熟地20g,石斛15g,麦冬15g,知母10g,桔梗5g,甘草5g。
咳嗽加川贝10g,咽干咽痛加薄荷5g、弹衣5g,虚烦不寐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痢疾里急后重、小便癃闭、口腔疾患等。 现代常用于肺炎、肺脓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急性腰扭伤等。

附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⑦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⑨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⑾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⑿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⒀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⒁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⒂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⒃打伤瘀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⒄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⒅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9g,水煎服,用于排脓可略增大用量;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