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当子

别名:

小牵牛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北鱼黄草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remia sibirica (l.)Hall.f.[Convolvulus sibiricus l.; I pomoea sibirica (l.) Per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打下种子,拣去杂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800m的路边、田边、山地草丛或山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Common Anisodus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归脾经。

功效:

泻下消积。主大便秘结;食积腹胀

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药用部位:

为旋花科植物西伯利亚牵牛的种子。

植物形态:

缠绕草本。全株近于无毛。茎圆柱形,具细棱。单叶互生;叶柄长2-7cm,基部具小耳状假托叶;叶片卵状心形,长3-13cm,宽1.7-7.5cm,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波状;侧脉7-9对,纤细,近于平行射出,近边缘弧曲币。聚伞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序梗明显具棱或狭翅;苞片小,线形;萼片椭圆形,近于相等,先端有钻状短尖头;花冠淡红色,钟状,长1.2-1.9cm,冠檐具三角形裂片;雄蕊5,花药不扭曲;子房2室。蒴果近球形,4瓣裂。种子4颗或较少,椭圆状三棱形,黑色。花果期夏、秋季。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卵形,多为圆球体的四分之一,长4-6cm,宽3-5cm,表面灰褐色,被金黄色鳞片状非腺毛,脱落处粗糙,呈小凹点状,背面弓形隆起,中央有浅纵沟,腹腔面为一棱线,种脐明显,在棱线背面交界处呈缺刻状。质硬,横切面淡黄色,可见2片皱缩折叠的子叶。气微味微辛、辣。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径向延长,外壁呈乳突状,有的含棕色物,间有分化成棒槌状单细胞非腺毛,直径30-74μm。下皮细胞类方形。栅状组织层径向长40-85μm,外方可见光辉带。子叶组织中分泌腔直径约至90μm。种皮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直径12-50μm,壁稍弯曲。下皮细胞狭长,宽2.5-5μm,以数个为一组,呈镶嵌状排列。

临床应用:

1、治食积腹胀:铃当子15g,鸡内金15g。
共炒焦,研细末。
每次5g,日服二次。
2、治便秘:铃当子研细末。
每次五分,日服一次。

主治:

主治大便秘结,食积。

附方:

①治便秘:铃当子研细末。每次五分,日服一次。 ②治食积腹胀:铃当子三钱,鸡内金三钱。共炒焦,研细末。每次一钱,日服二次。(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