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别名:

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pumila Mill.采收和储藏:早熟品种7-8月采收,晚熟品种9-10月采收。保鲜,包装贮藏,及时调运。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2500m的山坡、平原旷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资源分布: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英文名称:

Apple

药材类别:

性味:

性甘、酸;凉;无毒

归经:

归脾、肺经。

功效:

益胃,生津,除烦,醒酒。主津少口渴,脾虚泄泻,食后腹胀,饮酒过度

用量:

内服:生食、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涂。

药用部位:

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幼枝有绒毛,芽有短柔毛。叶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卵形,长4.5~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稍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幼叶两面有短柔毛;叶柄长1.5~3厘米,有短柔毛。伞房花序有花3~7朵;花白色而带红晕;花粳长1~2.5厘米;萼宿存,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较萼筒长,花梗与萼都有绒毛;花瓣5枚,倒卵形;雄蕊多数;子房下位,花柱5,下半部有短柔毛。梨果扁球形,通常约7厘米,顶部及基部皆凹陷。花期4月。果期8~10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为耐寒喜光果树,要求年平均温度6-7℃以上,北纬35°-37°的西北黄土高原,最适的海拔高度在800-1200m之间。要求土层深厚的土壤。土层不到80cm的地区,需深耕改土。深度达0.8-1.0m左右,则不论成土母岩性状如何均可栽植。地下水位需保持在1.0-1.5m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不低于1%,能保持3%最理想。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和无病毒苗木繁殖。以山定子、林檎、海棠、沙果、苹果等实生繁殖作为苹果的砧木。由于掌握了种子砂藏、催芽和播种技术,春播后很快能获得全苗,且生长整齐,易于管理。砧木播种的方法有点播或条播。嫁接繁殖是苹果的主要繁殖方法。提早嫁接,争取6-7月芽接,采用充实的接穗和饱满的芽,使品种苗当年就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苹果无病毒苗木的繁殖,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无病毒的无性系砧木,也可直接从无病毒母本圃直接引进无性系自根砧,培育1年后,从无病毒采穗圃采集优良接穗进行嫁接。栽植密度,短枝型品种和矮化中间砧,半矮化砧栽植的行株距为4m×2m,矮化砧苹果的行株距为3m×2m。田间管理 注意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并创造苹果树能充分授粉的条件。病虫害防治 苹果腐烂病,为害枝、干树皮,及时彻底刮除病斑,刮后病斑部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50倍液,或腐必清2-5倍液。苹果烂根病,为害根部,增施有机肥粒,增加根系营养,提高根系抗病力。药剂可用五氯酚钠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棉蚜,为害枝条和根部,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杀灭。顶梢卷中蛾,为害新梢顶部叶片幼芽和嫩梢。喷杀螟松1000倍液杀死幼虫。

药物性状:

本品为梨形或扁球形,青色、黄色或红色,直径5-10cm,或更大,顶部及基部均凹陷;外皮薄,革质、果肉肉质,内果皮坚韧,分为5室,每室有种子2枚。气清香,味甜、微酸。

临床应用:

1.《滇南本草》:苹果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
2.《千金·食治》:益心气。
3.孟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4.《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5.《滇南本草》:炖膏食之生津。
6.《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
搽疮红晕可散。
7.《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8.《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主治:

降低胆固醇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改善呼吸系统、减少肺癌 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苹果中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患肺癌的危险,对预防铅中毒有益。 促进肠蠕动,保护皮肤 苹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2,能帮助皮肤对抗自由基、紫外线的侵害,令肌肤保持弹性、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