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石膏的作用禁忌是什么?

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①用量过大,可致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恶心、胃部不适,甚至神呆不语。若服用含砷量高的石膏,则可引起中毒,出现腹痛、腹泻、吐泻频作,甚至死亡。个别病例用石膏绷带固定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及灼热,并见弥漫性红斑及粟粒状皮疹。 ②非肺胃实热或外感引发的高热病症不宜用。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慎用。 ③本品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确定,禁止超量用药,最大剂量不超过60g。

要留意石膏的化学成分

主要含含水硫酸钙,常夹有有机物、硫化物等,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现代药理研究,石膏有解热作用,能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还有缩短血凝时间、利尿、增加胆汁排泄作用等。 1.石膏有解热作用。 2.石膏有止渴作用。 3.石膏有镇痛作用。 4.石膏有镇静、解痉作用。 5.石膏有兴奋或抑制心脏作用。小剂量石膏浸液对离体蟾蜍和家兔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 6.石膏有增强吞噬力的作用。 7.石膏有抗病毒、利尿、利胆作用,还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

石膏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1.《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
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2.《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
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3.《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
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
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
《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
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
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
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4.《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
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
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
《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
甄权亦用以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
《日华子》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
东垣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
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及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
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
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着之。
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
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
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
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
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
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5.《药征》:《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
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
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6.《重庆堂随笔》:石膏,余师愚以为治疫主药,而吴又可专用大黄,谓石膏不可用,何也?盖师愚所谓者暑热为病,暑为天气,即仲圣所谓清邪中上之疫也。
又可所论者湿温为病,湿为地气,即仲圣所云浊邪中下文疫也。
清邪乃无形之燥火,故宜清而不宜下;浊邪乃有形之湿秽,故宜下而不宜清。
二公皆卓识,可为治疫两大法门。
7.《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
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
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
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
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
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
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
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
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
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
8.《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9.《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亦可作浴汤。
10.《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
和葱煎茶去头痛。
1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12.《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13.《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14.杨土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15.《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16.《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17.《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