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别名:

东方蓼、天蓼、狗尾巴花、狼尾巴花、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爆花子、水泻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细蓼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orientale L.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杂质。

药材产地:

除西藏外,广布于中国各地,野生或栽培。生沟边湿地、村边路旁,海拔30-2700米。朝鲜、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欧洲和大洋洲也有。

英文名称: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咸,寒。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③《药材资料汇编》:辛,无毒。④《药材学》:性平,味甘。

归经:

归脾、肝经。

功效:

活血消积;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明目。主胁腹症积;水臌;胃脘痛;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

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外敷。

药用部位:

为蓼科植物红蓼的果实。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2米。全体有粗长毛,茎多分枝,具有明显的节。叶互生,叶片广卵形,托叶环状抱茎。花粉红色,混有白色,密集成下垂的花穗。果实圆形,扁平,中部微凹,光亮色黑。秋采种子,晒干。开花时采花,秋采全草,晒干。 分布于辽宁、吉林、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生于村旁、河边,有栽培。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多数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通常7,长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 8-10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瘦果扁圆形,直径3-4mm,厚约1mm。表面棕黑色、棕黄色或红棕色,平滑,有光泽,两面微凹陷,中部略有纵向隆起,先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黄色点状果柄痕,有的残留灰白色膜质花被。质坚硬。除去果皮,可见一粒扁圆形种子,外面包被有浅棕色膜质种皮,先端有浅棕色突起的珠孔,基部有一圆形种脐,胚乳白色,粉质,胚细小,弯曲,位于胚乳的周围。气微,味微辛。以粒大、饱满、色棕黑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灰棕色。①淀粉粒类圆形,偶见多角形,直径2-25μm,脐点点状,隐约同见;复粒由数十至数百单粒聚合成团块状。②外果皮栅状细胞1列,长136-187μm,直径约17μm,外壁及侧壁不规则增厚;顶面观呈多角形壁厚约7μm,棕色。③种皮内表皮角质层碎片长条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多巨卷,常带有壁呈波形或不规则长方形的种皮细胞。此外,可见脂肪油滴,具有六角形雕纹的花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临床应用:

1.《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2.《滇南本草》:破血,洽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
3.《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
4.《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
5.《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
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6.《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
7.《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
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胀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主治:

用于癥瘕痞块、胃痛腹胀、瘰疬瘿瘤、食积不消、水肿臌胀、火眼目瘴等症。

附方:

①治腹中痞积:水红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荤腥油腻。(《保寿堂经验方》) ②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红花子五钱,大腹皮四钱,黑丑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破者亦治: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本草衍义》)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12~30g。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