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别名:

莨菪子、山烟、牙痛子、熏牙子、莨蓎子、小颠茄子、莨菪实、米罐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oscyamus niger L.2.Hyoscyamus bohemicus F. W. Schmit.采收和储藏:秋播者于6月上旬,春播者7月中旬,嵫方在8-9月,当下部果皮呈共同色,上部种子充实呈淡黄色时,于分枝处割下,放通风处,1星期后脱粒晒干即成。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山野、路旁、宅旁等处。生于村边、田野、路旁等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分布于东北、河北。

英文名称:

SEMEN HYOSCYAMI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大毒。

归经:

入心、胃、肝三经。

功效:

解泾昌涌;安心定痫。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嗽不止;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用量:

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衍;煎水洗;或烧烟熏。

药用部位:

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壮,肉质。一年生植株茎极短,茎基部具莲座状叶丛,叶长可达30cm,宽达10cm。二年生植析茎伸长分枝。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10cm,宽2-6cm,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呈羽状浅裂或深裂;向顶端的叶呈浅波状,两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叶脉并被柔毛。花腋生,单一,径2-3cm;花萼筒状钟形,5浅裂,花后增大成坛状,有10条纵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钟状,5浅裂,黄色囊有紫堇色网纹;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长于花冠;花药纵绽裂形,深蓝紫色;子房2室,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藏于宿存的萼内,长卵圆形,成熟时盖裂。种子小,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有多数网状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形态与上种十分接近,主要区别:本种为一年生草本,植株较小。根细瘦而带木质。无莲座叶从,茎生叶不作羽状分裂或仅有极浅的波大辩论浅裂。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不耐严寒,喜阳光,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不宜以西红柿等茄科植物为前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种时间为3月至4月中旬,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为主。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4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穴播:穴距30cm×30cm或40cm×40cm,每穴播种10颗左右,播后可稍镇压,应经常浅水,温度在18-23℃有足够的土壤温度,播后10d左右出苗,苗齐后进行间苗1次,每穴留壮苗1株。田间管理 秋播者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当年11-12月,第2次于翌年2-3月,第3次在4月。春播者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各中耕1次。中耕宜浅,每穴中耕后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先少后多。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再用2%的磷酸钙溶液根外追肥两次,可提高种子产量。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红蜘蛛,春季发生,可用化学药剂防治,并注意不宜选豆类、棉花、茄等为前作。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莨菪子 种子细小,肾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具细密隆起的网纹,种脐处突起。气微,味微辛。(2)小莨菪子 种子与莨菪子不易区别。以颗粒饱满、均匀者为佳。显微鉴别 莨菪种子纵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波状凸起,波峰顶端渐尖或钝圆,长至125μm,细胞壁具透明的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壁薄,内含棕色物。胚乳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胚弯曲,子叶细胞含脂肪油,胚根明显。

临床应用:

1、治腹中有瘀血:天仙子适量。
将天仙子研成细末,涂抹于患处即可。
2、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20克,天仙子50克。
将大黄和天仙子研成细末。
每服1克,饭前米汤送服。
可治腹中有瘀血. 3、治石痈坚如石、不出脓:天仙子适量,将天仙子研成细末,用醋搅拌均匀,置于药用纱布上,敷贴于患处。
4、治风痹厥痛:天仙子15g,草乌头、甘草各25g,五灵脂50g。
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男子石菖蒲酒送服,女子芫花汤送服。
5、治癫狂:天灿子6g,牛黄2.4g,桂心5g,猪卵、鲤鱼胆各1具,白酒1000ml。
将天仙子、牛黄、桂心、猪卵和鲤鱼胆浸泡于白酒中24小时,取出,烘干,研成细末。
每服1g,温酒送服。

主治:

用于胃痛、牙痛、风痹疼痛、癫狂、风痫、喘咳、久泄、久痢、脱肛、痈肿、恶疮等症。有报道可用于消化性溃疡、胆绞痛、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关节炎、肾盂结石以及局麻止痛等。

附方:

①治五癫,反侧羊呜,目翻吐沫,不知痛处:猪卵一具(阴干百日),莨菪子三升,牛黄八分(研),鲤鱼胆五分,桂心十分(研)。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渍莨菪子,暴令干,尽酒止,乃捣令下筛。酒服五分匕,日再,当如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生葱等。(《古今录验方》莨菪子散) ②治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圣济总录》) ③治积冷痃癖,不思饮食,四肢羸困: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枣四十九枚。上药,以水三升相和,煮水尽,即取枣去皮核。每于食前吃一枚,粥饮下亦得,觉热即止。(《圣惠方》) ④治年久呷嗽:莨菪子、木香、熏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氏纂要方》) ⑤治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⑥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半两,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普济方》妙功散) ⑦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 ⑧治恶疮似癞者:烧莨菪子末敷之。 ⑨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疮上。 ⑩治猘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⑦方以下出《千金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0.06~0.6;煎服或入丸、入散,外用适量,可煎水洗,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