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别名:

麒麟刺、玉麒麟、番鬼刺、海棠、万年刺、霸王鞭、千脚刺、细龙骨、爬壁刺、独节枝。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茎叶、根及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millii Ch.des Moulins[E.splendens Bojer.]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多栽培于庭院和园圃。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Stem and leaf of crownofhorns Euphorbia

药材类别:

性味:

性味苦;涩;性凉;小毒

归经:

入入心经

功效:

解毒;排脓;活血;逐水。主痈疮肿毒;烫火伤;跌打损伤;横痃;肝炎;水臌

用量:

花10~15朵;外用适量,鲜茎、叶(去刺)捣烂敷患处。

药用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茎叶、根及乳汁。

植物形态:

铁海棠 多刺灌木,高可达1m。茎直立或稍攀援状,刺硬而尖,长1-2.5cm,成5行排列于茎的纵棱上。叶互生,通常生于嫩枝上;无柄;叶片倒卵形或长圆状匙形,长2.5-5cm,先端浑圆而具凸起,基部渐狭,楔形。2-4个杯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排列成具长花序梗的二歧聚伞花序;总苞钟形,先端5裂,腺体4,无花瓣状附属物;总苞基部具2苞片,苞片鲜红色,倒卵状圆形,直径约10-12mm;花单性,雌雄花同生于萼状总苞内;雄花多数,具雄蕊1;雌花单生于花序中央,子房上位,花柱3枚,柱头2浅裂。蒴果扁球形。花期5-9月,果期6-10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茎肉质,长可达20-80cm,绿色,有纵棱,棱上有锥状的硬刺,刺长l-2.5cm。叶片倒卵形至矩圆状匙形,长2.5-5cm,先端圆或具凸尖,基部渐狭呈楔形,黄绿色。气微,味苦、涩

临床应用:

1.《福建民间草药》:化痰排脓,消痈解毒。
2.《广西中药志》:解疮毒,泻水气。
治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3.《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清凉,消炎,解毒。
治肝炎,血积,热毒疮。

主治:

主治痈疮,横痃,肝炎,血积,大腹水肿。

附方:

①治对口疮:鲜铁海棠茎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横痃:鸡蛋一个,穿刺小孔,铁海棠汁十滴入蛋内,用湿沙纸包裹五层,煨热,连服二个。(《广西中药志》) ③治鱼口、便毒:万年刺根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④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⑤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铁海棠树液数滴,滴患处,待竹木刺露出皮肤,即可拔出。(《广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