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旋复花的作用禁忌是什么?

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要留意旋复花的化学成分

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旋复花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 ②《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 ③《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
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
又治目中翳蔑头风,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此能散之,头目自清也。
" ④《本草经疏》:"旋复花,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加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
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眵蔑,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
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
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 ⑤《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
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
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鞕。
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
又饮消则脾健,脾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
"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痪奇症;惊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
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 ⑥《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
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 ⑦《本草正义》:"旋复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
《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奭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
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
或谓旋复花降气,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
且《本经》明谓其温,寇宗奭又以为辛,则疏散寒邪,正其专职。
若其开结泄水,下气降逆等治,则类皆沉重下达之义,颇嫌其与轻扬之本性,不甚符合。
按《本经》,旋复花一名金沸草,疑古人本有用其茎叶,而未必皆用其花者。
考草木花叶之功用,不同者甚多,或升或降,各有取义,亦其禀赋使然,不容混合。
且茎则质重,花则质轻,亦物理自然之性,况旋复花之尤为轻而上扬者乎。
乃今人恒用其花,而并不用茎叶,竟以重坠之功,责之轻扬之质,恐亦非古人辨别物性之真旨也。
且其花专主温散,疏泄之力亦猛,宜于寒饮,而不宜于热痰,石顽已谓阴虚劳嗽,风热燥咳,误用之,嗽必愈甚,是亦以其轻杨,升泄太过.正与降气之理相反。
惟其轻灵之性,流动不滞,自能流通气化而宣窒塞,固非专以升散见长。
若但以逐水导湿为治,似不如兼用其茎叶较为近理,《别录》称其根专主风湿,其意可晓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