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蜂

别名:

乌蜂、熊蜂、象蜂、笛师、留师、竹蜜蜂、竹筛蜂、竹筒蜂

来源:

为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竹筒蜂Xylocopa dissimilis (Lep.)的干燥全体。秋冬较易捕捉,当蜂群居竹节内,封闭竹孔,将竹砍下燃火加热,俟蜂闷死,破竹取出,干燥即得。民间有用盐水腌浸贮藏备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常栖于竹类的茎秆中并将唾液与钻木的竹木屑混合与钻木的竹木屑混合制成隔板。将巢穴间成若干格,每格贮花粉与蜜法的混合物,并产卵于其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英文名称:

bamboo bee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胃、大肠二经。"

功效:

清热泻火,祛风。用于牙{匿虫虫}、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用量:

内服:煎汤,3-5只;或入散剂。

药用部位:

为蜜蜂科昆虫竹蜂的全虫。

植物形态:

竹蜂,体形钝圆肥大,长约25mm。体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复眼1对。触角稍弯曲,胸部背面密生黄毛。翅紫蓝色,基部色泽较深,翅端较淡,全翅闪现金色光辉。足3对,黑色而短。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竹蜂体粗大,黑色,有光泽。雌虫胸前有浓密的黑色长毛,雄虫胸前方有一带状浓密的淡黄色绒毛,翅基部蓝紫色,向外缘顶部变铜色,有金属样光泽。

临床应用:

1.《陆川本草》:祛风化痰,行气消肿,治风痰闭窍,气喘腹胀,风水浮肿,小儿急惊。
2.《广西中药志》:清热泻火,祛风。
口疮,咽痛,小儿惊风。

主治:

主治小儿惊风,口疮,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