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根

别名:

苎根、苎麻头、苎麻、天青地白草、川绵葱、野苎麻、银苎、天名精、园麻、线麻、白苎麻、山麻、红苎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和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一般选择食指粗细的根,太粗者不易切片,药效亦不佳。

药材产地: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英文名称:

Radix Boehmeriae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用量:

内服:煎汤,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用部位:

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可达2米。地下有木质根茎和横生的匍匐枝。茎丛生,直立,皮部有柔韧的纤维,体表有柔毛。单叶互生,阔卵形,先端渐尖或尾状,边缘有锯齿,表而粗糙,背而密生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淡绿色,密集成花穗。瘦果小球状,表面有毛,冬、春挖根,切片晒干,叶临时采用。 我国中部、东部、南部各省均栽培。生于低山沟灌丛中,多栽培。

植物形态: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适宜气温22-25℃,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气温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长,0℃以下苗易冻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对湿度80%左右最为适宜。怕风,忌渍水。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苎麻品种繁多,有白叶苎麻和绿叶苎麻等。分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三类。用种子、分根、扦插、压条、分株繁殖,亦可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试管苗。种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选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质疏松之处作苗床。春季3月上。中旬或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种子可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后撒播于苗床,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待有10-1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每1hm2用种量7.5-15kg。分根繁殖:又称分蔸繁殖,将种根挖出,分切成数块,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带有节及芽的种块,随即栽种。亦可用边蔸、抽亮、抽行等方法获得种根。或将细很切成小段,早春育苗,待苗高20cm时移栽。扦插繁殖:选租壮麻茎,剪成12-15cm小段,具有3-4个芽,斜插在苗床上,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度,待生根出苗后移栽。压条繁殖:待头麻开始成熟,茎杆大部变褐色时,在植株旁挖深约5cm的浅沟,将茎杆弯曲至地面,在靠地面处,切一伤口,麻杆顶端露出土面,填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移栽。分株繁殖:苗高15-20cm时,切取过密较矮的麻苗,稍带细根,摘除部分叶片,剪去梢部栽种。移栽方法,秋末、冬初或早春空穴栽,每lhm2按深根型栽3.75万-4.5万兜、浅根型2.5万-3万蔸。实生苗4.5万-6万蔸,每蔸2-3株。穴深10-15cm,穴径12-18cm。栽后填土压实,浇水。田间管理 头麻追肥2-3次,一般施催苗肥、提苗肥、壮苗肥;二、三麻追肥2次,施催苗肥、齐苗肥。冬季施有机肥,可沟施或穴施,并结合培土。苗高1m时,可割除茎杆,促进地下部生长,称“破杆”,可兼收1次麻。或在植株高60cm时,将麻株扭曲挽成小结,称“闭蔸”。遇雨季要及时排涝。冬季要齐地砍杆,清理麻园。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线虫病、青枯病、疫霉病、白纹羽病、茎腐病、角斑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苎麻赤蛱蝶、苎麻天牛、银纹夜蛾、卷叶虫、苎麻黄蛱蝶、金龟子等为害。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多数皮孔,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棕色,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粘性。以色灰棕、无空心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外侧破碎。皮层约10余列细胞,近中柱鞘纤维处为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壁极厚,胞腔小。韧皮射线明显;韧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壁厚,非木化。形成层成环。本质部射线宽2-10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少数切向排列。髓部薄壁细胞较大。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钙簇晶,木射线细胞尚含方晶;另有粘液道及含揉质细胞。根横切面: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较少,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主要为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导管稀少;无髓。3.理化鉴别 本品水煎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墨绿色。取水煎液滴在滤纸上,于紫外光灯下显蓝色荧光。

临床应用:

1.《草木疏》:“纻, 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
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刈,刈便生,剥之以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里韧如筋者,煮之,用缉,谓之徽纻。
今南越纻布皆用此麻。
”2.《蜀本草》:“苗高丈已来,南人剥其皮为布,二月、八月采。
江左山南皆有之。
”3.《本草衍义》:“苎如荨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
”4.《纲目》:“苎,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
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
宿根亦自生。
”5.《三农纪》:“苎,植艺:收子作种,头麻者佳,余不堪用。
霜降后收子晒干,以沙土匀拌,盛筐内,遇种时以水试之,沉者佳。
种宜春深,沙土为上,两合土次之,劚土三四遍,作畦阔半步,长四五步,成畦种之,随用润上半升,苎子一合拌匀,撒毕以帚扫,苗生,有草即拔去。
喜润,不宜燥,但干以水浇。
约苗高三寸,择肥土作畦移植,子生者三五年方可刈。
苎已盛时,宜于周围掘取新科移栽,则本科长茂。
或三五年移,将根科最盛者,间此一畦,移栽彼一畦,此畦既盛,又掘彼畦,若此更代,滋生无穷,月月可栽,但得土润为妙。
根苗宜收室下,停露地即用苫盖。
若根见星月,即变野苎,不堪用。
上以糠秕、烘,宜大粪和水,最忌猪屎,栽根,以刀截作半尺,卧栽,每穴二、三尺,各离尺五一窠,次年方堪再刈。
若岁久科根盘结,宜分植。
若欲致远,密裹封固,禁见天日。
”6.《植物名实图考》:“苎麻,《别录》下品。
《农政全书》谓苎徙丝,非苎,北地寒不宜。
考《救荒本草》,苎根味甘,煮食甜美。
许州田园亦有种者。
盖自淮而北,近时皆致力于棉花,御寒时久,而御暑时暂。
絺绤之用,唯城市为殷,故种莳者少耳。
野苎极繁,芟除为难,不任绩。
山苎稍劲,花作长穗翘出,稍异。

主治:

主治咳血,吐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紫癜,胎动不安,痈疮肿毒,淋病,水肿等症。

附方:

①治五淋: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苎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苎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苎根散) ⑤治肠风:苎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苧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苧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苧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苧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苧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苧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苧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干品10~25g,鲜品30~50g。水煎服,或外用,捣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