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

别名:

陵游(《本经》),草龙胆(《本草图经》),龙胆草(《履巉岩本草》),苦龙胆草、地胆草(《滇南本草》),胆草(《药品化义》),山龙胆(《浙江中药手册》),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植》),水龙胆(《江苏植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的根和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entiana scabra Bunge2.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3.Gentiana TCMLIBiflora Pall.4.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G.Rigescens Franch.ex Hemsl.var.Stictantha Marq.」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以秋季10月中、下旬采挖质量较好,选大的除去茎叶,洗净,干燥。小的可做种根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700m的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2.生于海拔110-1100m的山坡草地或潮湿地区。3.生于海拔440-950m的草地、林间空地、灌丛中。4.生于海拔1100-3000m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2.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3.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4.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胆、胃、膀胱经。

功效: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搽。

药用部位: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和坚龙胆的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植物形态:

1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其上丛生多数细长的根,长可达30cm。花茎单生,不分枝。叶对生;无柄;下部叶成鳞片状,基部合生,长5-10mm,中部和上部叶近革质,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cm,宽0.7-3cm,先端急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表面暗绿色,下面色淡,边缘外卷,粗糙;叶脉3-5条。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每花下具2个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苞片,长2-2.5cm;花萼钟形,长2.5-3cm,先端5裂,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长4-5.5cm,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花冠先端5裂,裂片卵形,褶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筒中部,花丝基部宽;子房狭椭圆形或披外形,长1-1.4cm,子房柄长约1cm,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内藏,长圆形,有柄。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具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2.本种与龙胆不同点在于:叶厚,近革质,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钝,边缘微外卷。花1-2朵;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于或等长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渐尖。3.本种与上2种不同点在于:中上部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基部圆形。花3朵,稀5朵;花萼裂片狭三角形,短于萼筒;花冠裂片先端钝圆。4.与前3种不同点在干:无莲座叶丛,茎生叶多对,二型,下部叶2-4对,鳞片状,中上部叶片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边缘略外卷。花多数,簇生枝顶呈头状,稀腋生,被包围于最上部苞叶状的叶丛中;萼裂片不整齐,2枚大,倒卵状长圆形,基部狭缩成爪;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种子黄褐色。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轻粘土反腐殖质土为宜。不宜在高燥和阳光直射强烈的地区栽培。栽培技术 用分根、种子繁殖,生产上多用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以秋季为好。8~9月选发育旺盛的植株旁所生的子根为种根,按株距15cm栽植,覆土将根茎基部埋上,稍镇压。如春季栽种,宜3~4月进行,每1hm2需种根约15万株。田间管理 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可喷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防治。亦可在发病前半月左右用70%甲基托市津600倍液预防,每隔半月1次,连续喷6次。还有白绢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蚜虫等为害。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龙胆 根茎多横生,长0.5-3cm,直径3-8mm,有多个茎痕,下面有4-3余条根,常多于20条,根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灰白色或棕黄色,上部横纹较明显,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黄棕色,木部呈黄白色点状,环列,中央髓部明显。气微,味极苦。(2)条叶龙胆 根茎多直生,块状或长块状,长0.5-1.5cm,直径4-7mm,下面丛生2-16条根,常少于10条。根长约15cm,直径2-4m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上部细密横纹明显,并有少数突起的支根痕。(3)三花龙胆 根茎多直生,长1-5.5cm,直径0.7-1.5cm,下面有4-30余条根,常多于15条,根直径1-6mm;表面黄白色。全体横纹均较明显。(4)滇龙胆 根茎结节状,有1-10余个残茎,下面有4-30余条根,根细长纺锤形,略弯曲,直径1-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横切面中央有白色木。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龙胆 外皮层细胞1列,细胞切向延长,壁稍厚,微木栓化;有的细胞中有横隔分成2-4个子细胞;皮层为3-5列细胞,排列疏松,有裂隙;内皮层细胞1列,细胞切向延长呈条状,有的细胞可见纵隔分成多个小细胞。韧皮部宽厚,外侧有不规则裂隙;筛较明显。形成层于木质部导管束外方处较明显。木质部射线宽狭不一,导管束8-9个,有的呈两叉状分歧。髓部为薄壁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微小草酸钙针晶或方晶,长2.5-5μm。(2)条叶龙胆 根的形成层通常成环,薄壁细胞中草酸钙结晶长2.5-10μm。(3)三花龙胆 根的薄壁细胞多皱缩呈颓废状,韧皮部内侧薄壁细胞中含 有众多草酸钙结晶,长3-15μm。(4)滇龙胆 根的外皮层及皮层薄壁细胞通常已脱落。内皮层细胞纵隔分成多个小细胞,韧皮部宽厚,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发达,密布于根的中央,无髓。薄壁细胞中不含草酸钙结晶。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4ml,分成2份,一份作薄层色谱用,另一份加稀酸稀释后,滴加碘化铋钾试液,有橘红色沉淀产生。(检查生物碱)(2)薄层色谱 取上述甲醇提取液,另取龙胆苦甙甲醇溶液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在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样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临床应用:

1.《医学启源》: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
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2.《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
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3.《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
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
4.《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
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5.《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
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
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6.《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
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
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
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7.《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
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
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
微酸属木,故又能入肝胆,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举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惊痫、眩晕,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皆能愈之。
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药,而以敛辑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
8.《本草正义》:龙胆草,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但《本经》称其味涩,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着;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疡,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
9.《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10.《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11.《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12.《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府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
13.《本草图经》:古方治疸多用之。
14.《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
15.《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16.《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

主治:

主治目赤头疼,耳聋,胸胁疼痛,口苦,咽喉肿痛,惊痫抽搐,湿热疮毒,湿疹,阴肿,阴痒,小便淋痛,食欲不振,高血压,头晕耳鸣等症。 用于肝胆湿热郁火所致目赤肿痛、头胀头痛、耳聋耳肿、口苦胁痛和湿热黄疽、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下注所致湿热带下、阴肿阴痒、下部湿疹湿疮、肠风下血;并可用于热病惊风抽搐、急性肝炎、胆囊炎、中耳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泌尿系感染、急性眼结膜炎等。

附方:

①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②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龙胆泻肝汤) ③治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黄连一两。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履巉岩本草》) ④治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浸汁)一匙,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⑤治眼中漏脓: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飞鸿集》) ⑥治谷疸,食毕头旋,心佛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牛胆丸如捂子,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⑦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捣汁,汩嗽服之。(《本草汇言》) ⑧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⑩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滇南本草》)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6g,用水煎服。 1、做饮品 龙胆5g,蜂蜜20g。先将龙胆洗净、晒干,切成碎小段,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早、晚各服一次。 2、煎服 龙胆、车前子、木通、生地黄、栀子、黄茶各5g,泽泻12g,当归3g,柴胡、甘草各6g。水煎,去渣,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