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子

别名:

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窝瓜子、倭瓜子、北瓜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食用南瓜时,收集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洗净,晒干。

药材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英文名称:

Cushaw Seed, Pumpkin Seed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归大肠经。

功效:

杀虫;下乳;利水消肿。主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用量:

内服:煎汤,30-60g;研末或制成乳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药用部位: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南瓜"条。

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长1.2-1.8cm,宽0.7-1cm。表面淡黄白以至淡黄色,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毋稍有棱,一端略尖,先端有珠孔,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除去种皮,有黄绿色薄膜状胚乳。子叶2枚,黄色,肥厚,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甘。以颗粒饱满、色黄白者为佳。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稍厚,微木化,下皮为8列薄壁细胞,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石细胞层1列细胞,类圆形,其内为薄壁细胞,细胞壁向外突起呈乳头状,细胞间隙较大。种子两端各有一维管束;种子内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子叶2片,细胞中含有脂肪油和糊粉粒。

临床应用:

1、治内痔:南瓜子100g。
水煎去渣,取汁。
用药汁涂抹患处。
每日两次,连用数天。
2、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各适量。
一同嚼服。
3、健脾利水、消肿:南瓜子15g,薏米20g。
水煎服。
可用于消肿。
4、治产后缺乳: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开水,再加砂糖调味。
早、晚空腹各服1次。
5、治蛔虫:南瓜子(去壳留仁)30g,蜜或糖适量。
将南瓜子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搅拌成糊状,温水送服。
6、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砂糖各适量。
炒黄、研成细末。
每日服60g,分成两次,加砂糖开水冲服。
15日为1个疗程。

主治:

用于绿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产后手足浮肿、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小儿府积、百日咳、痔疮、膀胱刺激症、糖尿病。

附方:

①驱除绦虫:㈠新鲜南瓜子仁一至二两,研烂,加水制成乳剂,加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或以种子压油取服十五至三十滴。(《中药的药理与应用》) ㈡南瓜子、石榴根皮各一两,日服三次,连服二日。(《四川中药志》) ②治蛔虫:南瓜子(去壳留仁)一至二两。研碎,加开水、蜜或糖成为糊状,空心服。(《闽东本草》) ③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二两,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④治百日咳: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8):20,1953) ⑤治小儿咽喉痛:南瓜子(不用水洗,晒干),用冰糖煎汤。每天服二、三钱。(《国医导报》3(1):53,1941) ⑥治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南瓜子、花生仁、胡桃仁同服。(《四川中药志》) ⑦治内痔:南瓜子二斤,煎水熏之。每日二次,连熏数天。(《岭南草药志》)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50~110g,研末,冷开水调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