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别名:

棒锤、山参、园参、参叶、人衔、鬼盖、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地精、百尺杵、海腴、金井玉阑、孩儿参、棒棰、人街、玉精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药材产地:

长年以来,由于过度采挖导致了人参资源枯竭,人参已被国家列为珍稀的濒危保护植物,严禁采挖,人参资源才得以逐渐恢复和增加。近些年来东北三省以及部分省份均有进行广泛的人工栽培,陕西、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均有大量栽培。

英文名称:

Ginseng Root ,Ginseng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甘、微苦,微温。①《本经》:味甘,微寒。②《别录》:微温,无毒。③《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

入脾、肺经。①《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②《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③《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量:

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药用部位:

人参花、人参叶、果实(人参子)、根茎(人参芦)、须根(人参须)

植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茎顶只有一叶,叶具三小叶,俗名“三花”;二年生茎仍只一叶,但具5小叶,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个对生的5小叶的复叶,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个轮生复叶,叫“灯台子”;五年生者增至4个轮生复叶,叫“四匹叶”;六年生者茎顶有5个轮生复叶,叫“五匹叶”;复叶掌状,小叶3~5片,中间3片近等大,有小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微呈倒卵形,长4~15厘米,宽2~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散生少数刚毛,下面无毛,最下1对小叶甚小,无小叶柄。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单一顶生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每花序有4~40余花,小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条状披针形;萼钟形,与子房愈合,裂片5,绿色;花瓣5,卵形,全缘,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下部合生。浆果扁圆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两粒半圆形种子。

药物采收:

生晒参: 润透,切薄片,干燥。生晒山参: 用时粉碎或捣碎。白糖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红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药物性状:

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临床应用:

1、治胸痹、气结在胸: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15g。
水煎,去渣,取汁。
每日服。
2、治脾胃气虚: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炙甘草6g。
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5g,水煎,不拘时服。
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心悸失眠,加酸冬仁以宁心安神。
3、炖汤,益气:人参5g,莲子20g,冰糖10g。
把人参、莲子和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炖1~2小时即可。
4、泡茶,益智安神:人参3g。
用开水冲泡当茶饮,药味消失后将人参渣嚼食。
5、研粉,益气强心、活血止痛:人参10g,醋制元胡、三七各50g。
将成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早、中、晚各服用1~2g,用温开水或温黄酒冲服。
具有益气强心、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
方一:治疗糖尿病 人参、枸杞各3g,生地12g,天冬8g,山茱萸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1个月。
方二:治疗肺气虚 人参3g,核桃仁10g,煮汁代茶常饮。
方三:补虚、抗衰老 人参30g,白酒1000ml。
人参切片,投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0日后服,每次25毫升,每日2次。
方四:治疗乏力、口干 人参叶15g,水煎当茶饮。
方五:治疗气血两亏 人参5g,熟地黄15g,水煎服。
方六:缓解身体虚弱 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
方七:口干,眼晴干涩 人参叶10g,水煎当茶饮。
方八:暑热烦躁 人参叶10g,水煎当茶饮。
方九:治性功能障碍(肾虚阳痿、早泄等) 人参3~9g,水煎频服;或单用整根人参泡酒服。

主治:

用于气虚欲脱、气虚亡阳、气阴虚脱、脉微欲绝证;脾气亏虚证、肺气虚弱证、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证;气津两伤之口渴证、消渴证;以及气血两亏、神志失养诸证;血虚萎黄及阳痿早泄等症。并用于扶正祛邪。临床多用于危重病症的急救及肿瘤、性功能障碍、糖尿病、艾迪生病、动脉粥样硬化症、老年病及高血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等。

附方:

①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②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③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⑤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⑥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⑦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⑧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⑨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⑩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⑾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⑿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⒀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⒂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⒃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漠纂要》)⒄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保健应用:

日常养生剂量:1~3克,可煎汤、敷膏、泡酒、含服等,切记不可多用,参看禁忌。 1、冲茶 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 分后即可服用。 2、嚼食 以两三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的服用方法。 3、磨粉吞服 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毎次1~1.5克。 4、泡酒 将整根人参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5、炖煮食品 人参有一定的苦味,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